很多人都知道,繳納了醫保,住院就可以報銷。但是為什么住院花費在一定額度以內的錢數是不予報銷的呢?這個額度又叫做門檻費,一般稱為醫保起付線。
醫保起付線,各地的標準實際上并不一樣的。比如青島市一二三級醫院起付線是200元、500元、800元,北京市是300元、800元、1300元,深圳市則是100元、200元、300元。
起付線標準并不僅僅是地區不同,一個醫保年度內住院次數不同,起付線也不一樣。比如一個醫保年度內青島市第2次住院,按照起付線標準的50%起付;第3次住院統一按照100元。
起付線標準人群不同,起伏線也不一樣。比如廈門市醫保起付線是在職職工200元、600元、1000元,退休職工的起付線只有在職職工的一半,分別是100元、300元和500元。如果是二次以上入院,起付線比例再次減半,成為50元、150元和250元。
設置起付線,是有特殊的含義在里面。
第一,有助于增強大家的費用意識,減少浪費。大家會考慮到自己的負擔,自己看病的一些支出進行控制。
第二,降低醫保基金的負擔。醫保基金并不是想花多少就花多少,它也都是有限額的。醫保基金的基本原則是以收定支,略有結余。根據國家醫保局2018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,2018年住院總人次高達19.8億人次,按照人均起付線200元計算,能夠節省4000億元醫保基金支出。另外,醫保基金還要承擔著一些門診報銷費用。收支壓力也是非常大的。
第三,防止“小病大養”等不道德的事情發生。每一個人都是經濟人,希望自己的付出最小受益最高。現在很多醫院的醫療床位是爆滿的,醫療資源非常緊張。住院看病是需要花錢的,很多小病可以不住院就避免住院,這樣有助于減少醫生手中的權力,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第四,可以集中財力救助大力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不少人醫療負擔能力也在不斷增強,像我們住個院花個3000、5000元,還是可以承受的。但是如果是大病支出,負擔可就要重的多。各地在醫保報銷的時候,也會重點照顧大額支出人員。
比如青島市職工醫保報銷限額在4萬元以上的,退休前職工報銷比例95%,退休后職工報銷比例97%,青島市的職工醫保限額是20萬元。
廈門市對于統籌基金報銷限額2萬元以上的部分,在職職工醫院報銷比例是95%、97%、99%,退休級職工則是98%、99%和100%。但是廈門市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限額是10萬元。
去年國家醫保局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以后,會大大降低患病病人的負擔,但是由于醫保基金的負擔問題,一藥難求的現象也時有發生。
所以,國家設置醫療保險的起付線也是為了大家著想,如果取消起付線要想維持現在的醫保基金報銷比例,那么多出的錢數還是需要大家繳費負擔的。
原文標題:南充醫保住院門檻費怎么收 醫保住院門檻費怎么收?
原文來源:"本站所有文章均來自于網絡,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,即刻刪除!"